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

立志

立志

「人之居世,忽去便過。」大抵要活得精彩,活得有意義,便當心存高遠志向,奮發圖強,百折不撓。

河水滔滔,只為奔流;我心靈動,只為飛翔。志向者,實乃心中念頭之靈動,對未來前景之期盼,為求目的之決心,付諸行動之動力。天下事,雖謂百般工藝,未有不本乎志者。志向立,則諸事竟成;志不立,則無可成之事。愚公移山,精衛填海,只因有堅忍不拔之志氣,非為有超凡曠世之技能,故曰:「人惟患無志,有志無有不成者。」

為學之道,亦貴乎能有遠大志向。人若志趣不遠,就會不知自己所為何事,就會心不在焉,雖學無成。可惜的是,時下許多年青人,不是意志消沉,便是胸無大志,委實令人擔憂。有謂,此乃社會發達,物質富庶,年青人備受呵護之必然現象。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人安於逸樂久了,無如便易生怠倦,便易不思進取,便會令意志消磨殆盡。

「少年心事當拿雲。」求學時期,年青人實應有遠大抱負,凌雲壯志。是以,本校一向都不忘籌辦各類的勵志活動,以激發同學向上進取之心;早會短講,名人探訪,好人好事表揚計劃等便是個中例子。兩年多前,更有老師忽發靈機,提倡一項名為“大學之道”的計劃。先有鄭佩珊老師和張俊晗老師,帶領中四級同學到香港大學作實地參觀和體驗;繼有張俊晗老師和朱韻琴老師等,率領另一屆的中四同學,“故地重遊”,走訪師兄師姐們的足跡腳印。聽說,這兩年的成果都不錯───大學之地,聚乎人傑靈氣,同學們能置身其中,作近距離接觸,感受個中高尚風烈,心靈受到感召,想是當然之事。

今年,再有高繼標副校長和多位老師悉心安排,活動就更為波瀾壯闊。活動最特別之處,是高sir試行打破傳統,以中一學生和家長作為主要對象,其他中六同學只作陪襯。萬丈高樓平地起,大抵高sir認為,勵志教育也應作如是觀:越早推行越好,能夠與家長一起攜手更佳。人如其姓,高sir不啻是「高」人一個,其想頭之豐富兼且玄機重重,不能不令人擊掌讚佩。是日也,一行百多人,浩浩蕩蕩地從學校驅車出發,直奔中文大學,有老師,有家長,有同學,還有社工和教學助理,場面之熱鬧,不讓秋季旅行之專美。在那邊廂接待的,就有老早已經聯絡好的大學教授們,計有生化系的曹宏威博士,中文系的黃耀堃博士,及宗教系的李駿康博士等。學校能夠情邀這麼多教授,粉墨登場,跟同學們分享人生經歷和大學生活情況,全賴老師們當年讀書時的一番「苦功」,所積下來之交情與懿德。據說,同學們的表現也十分得體,尤以中一同學更為知情識趣,對於教授們的提問,無論懂與不懂,都能報以熱烈的回應,還不時圍攏教授們,問長問短,又不時纏繞他們,輪流索取簽名,儼然天皇巨星一樣看待,逗得老教授們個個笑逐顏開,頻頻對這班「徒孫們」讚不絕口,笑謂是國家未來的好棟樑。賓主盡歡之情,驀然充塞整個大學校園。活動完結後,同學們都咸稱這是最奇妙、最「超值」的一次旅程。有同學還在「探驪園」(第廿八期)上發表個人宣言,矢志要升讀大學。同學們能獲得如此的心靈感召,莫不以這次活動為大。

讀罷同學的宣言,告慰之餘,也得忙不迭地提醒大家。具備雄心壯志,只是事情之開始而已,尚未足以言夠。須知道,事之有成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識,第三要有恒。很明顯,要事之成,其難不在立志,而在對目的之認識,與在到達目的之決心。徒具遠大志向而完全不思量達到這種目的所必有的方法或步驟,更不抱定循這方法步驟去達到目的的決心,這只會落得驕矜狂妄四個字。世間上,有許多人不肯學科學而想將來做學科學家,不肯學經濟而想將來做企業家,不切實培養學問和技能而想將來有美好的生活,都是犯這種狂妄的毛病。故此,我們除了要有遠大的志向,還要出以堅決的信心,施以努力的奮鬥,這才會有理想的成果。

另外,還得一提的是,立志的同時也要度德量力。法國浪漫主義之父,盧梭(Rousseau)在他的教育名著《愛彌兒》裡有一段很透闢的話,大意是說,人生幸福起於願望與能力的平衡。一個人應該學會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內起願望;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,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。這番話委實是發人深省之談。許多挫敗,許多煩惱,都起於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,或是不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。志氣成就了許多人,也貽誤了不少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