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化校園,美化心靈
若論香港政府的德政,『綠化校園計劃』可算是近年罕見而又值得讚賞的一項措施。此計劃惠及不少學校,在改善校園環境、推動環保教育方面,厥功至偉。環保教育是近年備受關注的項目。長久以來,人們做事往往但求急功近利而輕忽了環保工作,結果釀成環境受到嚴重破壞,自然生態失去平衡,惡患叢生,例如,地球溫度正在逐年上升、山林日漸消失、江河廣被污染、禽畜頻生病變、蔬果時遭毒染等,真是舉不勝舉。凡此種種,無一不嚴重威脅著我們的日常生活,令人不勝煩憂,禁不住慨嘆:『不久,人類就會食無肉,飲無水,居無處,了無生趣了!』
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,教導學生如何好好珍惜資源、愛護大自然,便成了本校的重要課題。
景可以調心,亦可養性,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此同感,說不定,也還跟我一樣,每每會痛惜美景的消逝。還記得,學校初啟用時(1999年),四周視野一片廣闊,近可望鯉魚門港,遠可眺鰂魚涌、北角,右可見調景嶺山脈,置身其中就彷如處身郊外,身心俱爽,雜念全忘。曾幾何時,滄海桑田,短短几年間,學校便已被重重的高樓大廈所包圍,幾乎不見天日,現在僅靠地鐵站上蓋處,因為『八萬五』而擱置發展所剩餘的一隙空間,聊以自慰;心情、感受,當然是截然不同。有時候,跟同事們閒聊起,大家都唏噓不已。
人口不停膨脹,資源不斷減少,生活環境日漸惡化,相信已是大勢所趨。我們最需要的,就是教導學生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,和練就一副豁達知足的心境。痛失美麗環境之餘,要學會創造更多美好的新事物;慨嘆佳景往矣之際,要參透『樂貴真趣,景物不在多遠』之真義:盆池拳石間,亦一樣可得煙霞之趣;蓬窗竹簾下,也盡能賒享風月之樂。唯有如此,生活才覺充實,滿有樂趣。
有見及此,我們於開校之初便推出了一個『美化校園,美化心靈』的計劃,目的亦不外是要將學校發展成一處鳥語花香、林蔭處處的樂土,讓同學盡享美麗校園環境之餘,亦能一洗心中塵俗之氣,讓繁囂的心靈得到淨化。百業之舉,莫財不行。學校的閒錢實在不多,我們全靠『節衣縮食』,左拼右湊,再加上一班熱心、體諒的工友,不辭勞苦,承包起各項大小工程,我們的計劃才能得以展開,所以,工程進度十分緩慢。幸好,大家都樂樂陶陶,非常享受。
政府推出的『綠化校園計劃』正好幫了我們一個大忙,令我們如魚得水。在過去三年,我們每年都獲得巨額的資助:第一年有二萬多元,第二、第三年亦有萬多元。『錢到好事辦,火到豬頭爛』。這些資助頓時催生了很多我們意想之外的『搞作』----- 校園中央的大草地和校門入口的小魚池,便是兩個好例子。如果沒有政府的資助,我們肯定不能有這麼大的搞作,就算有,亦可能會是三五七年後的事。故此,鄧英喜中學能夠有今天的景象,『綠化校園計劃』實應首記一功。
光陰彈指,倏忽間五年快過,校園的美化工程總算是略有成績,也贏得不少泛泛虛譽。但是,最令我們欣慰的,還是看見同學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一草一木,並從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。偶爾,從他們之間的談話,也就知道同學們已學懂了怡然自樂的竅門 ----- “你睇!『百鳥居』(我們一年前建的雀屋)原來亦一樣受『八萬五』影響喎,到現在還是空置著呢。”,“個草地好靚啊!”,“個魚池都幾好睇噃!”, “D錦鯉爭食的樣子幾可愛!”,“隻烏龜仔都幾懶噃!”
學校教育首重學習,而學習的本義就是指學生與環境的一個互動過程。其間,老師參與與否,並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,因為環境本身就已有其自身的感染力。我們的『美化校園,美化心靈』計劃便是嘗試從這個角度,作無聲的教育;借助優美的環境鋪設去觸動學生的心靈,誘發學習,孕育靈氣。
教育本應是無空名,無智巧,無美言。自然造化之妙,更非言詞所能盡達,一切盡在不言中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